蓖麻,大戟科植物的一種,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。全株光滑,上被蠟粉,通常呈綠色、青灰色或紫紅色;莖圓形中空,有分枝;葉互生較大,掌狀分裂;圓錐花序,單性花無花瓣,雌花著生在花序的上部,淡紅色花柱,雄花在花序的下部,淡黃色;蒴果有刺或無刺;橢圓形種子,種皮硬,有光澤并有黑、白、棕色斑紋。喜高溫,不耐霜,酸堿適應性強。種子叫蓖麻子,榨的油叫蓖麻油,醫(yī)藥上做瀉藥,工業(yè)上做潤滑油。
基本信息
蓖麻 ,大戟科Euphorbiaceae)植物,學名Ricinus communis。栽培用以提取醫(yī)藥及工業(yè)用油,或用作風景樹以觀賞其葉。葉掌狀,12裂,大而美觀;果古銅色到紅色,生有硬毛和刺,簇生,美觀,通常成熟前就采收。種子外形似豆,表面有花斑,成熟後含有毒的蓖麻堿(ricin)。可能原產非洲,已在全世界熱帶歸化,印度和巴西是主要種植國。蓖麻油用作潤滑油及緩瀉藥。在熱帶,植株可高達10~13公尺(30~40呎)。在溫帶氣候條件下則成僅高1.5~2.4公尺的一年生植物。蓖麻屬僅蓖麻一種,但有成百個自然類型和許多園藝品種。
大戟科蓖麻屬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。原產非洲東部,經亞洲傳入美洲,再至歐洲。中國蓖麻引自印度,自海南至黑龍江北緯49°以南均有分布。華北、東北最多,西北和華東次之 ,其他為零星種植。熱帶地區(qū)有半野生的多年生蓖麻。
栽培史和應用
蓖麻原產非洲東部,后經亞洲傳入美洲,再傳到歐洲。中國蓖麻由印度傳入,已有1300多年的栽 蓖麻(Ricinus communis)培和利用的歷史,《唐本草》(公元639)就有記載。長期以來都為零星種植,多栽培于大田、低山坡、宅旁或路旁隙地。采收蓖麻種子可榨油,油粘度高,凝固點低,既耐嚴寒又耐高溫,在-8~-10℃不冰凍,在500~600℃不凝固和變性,具有其他油脂所不及的特性,為化工、輕工、冶金、機電、紡織、印刷、染料等工業(yè)和醫(yī)藥的重要原料。油粕可作肥料、飼料以及活性炭和膠卷的原料。進入20世紀后,由于近代工業(yè)需要大量高級潤滑油,蓖麻生產才迅速發(fā)展。
蓖麻油
蓖麻油不能食用。經濟價值高,它是藥用瀉劑;紡織、化工及輕工等部門用蓖麻油作助染劑、潤滑劑、增塑劑、乳化劑和制造涂料、油漆、皂類及油墨的原料。
蓖麻油經濃硫酸處理使得到表面活性很好的硫酸酯(俗稱土耳其紅油)。蓖麻油脫水則可得到具有共軛雙鍵的干性油脂。以不同的氫化條件處理蓖麻油可以得到多種產品,因此蓖麻油廣泛應用于各種工業(yè)部門。蓖麻油最接近純化合物單酸甘三酯,在常見油脂中只有橄欖油(含80%左右的油酸)、紅花油(70%以上亞油酸)和桐油(約含85%的桐酸)有此特點。
蓖麻油中不皂化物含量小于1%。維生素含量較低(0.05左右)。
蓖麻籽含油量高,由于油的用途不同,因此取油方法也不同,藥用蓖麻油用水壓機冷 榨,溫度不超過50,否則部分雜質會溶入油中而不能作藥用。用冷榨所得的油稱為1號蓖麻油。其餅粉碎后進行再次壓榨或浸出以制取3號蓖麻油(無2號),供工業(yè)用。用螺旋榨油機直接壓榨,或者采用預榨-浸出所得到的蓖麻油只能作為工業(yè)用油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