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源:青年報
近日“菜貴傷民”、“菜賤傷農”問題再一次引起了全社會的普遍關注。為何大量的新鮮蔬菜爛在田間無人過問,而終端市場的菜價卻居高不下?上海交通大學昨天傳出消息,船建學院“振農之道”實踐團1年來四次奔赴鄭州七縣市以及江浙等省份,對農村流通情況開展了調研活動。學子們指出,農民跟風種植,政府政策更新過緩是菜價劇烈波動的主因,因此,菜價預測須“給力”以供政府決策。
如何破解難題,如何打通流通體系,使得農村經濟從封閉走向開放?帶著問題,交大學子歷時將近一年,以專業(yè)的態(tài)度和扎實的精神,結合專業(yè)背景突破瓶頸。他們發(fā)現,農民的跟風種植,政府政策更新過緩是菜價劇烈波動的重要原因,因此進行菜價預測非常重要。通過預測結果,可以讓政府有預見性地進行宏觀調控,合理分配資源,保障農民的基本利益。
此外,從田間到餐桌整個過程,蔬菜的價格上漲十倍,被稱為“大肚子病”。其中運輸成本(油費、過路費等)非常高。實踐團隊研究認為,首先,要加大農產品物流基礎設施設備的投入,改善硬環(huán)境,減少油耗;其次,政府可調控收費公路給予運輸農產品的車輛“綠色通道”,減低運輸成本;同時,建議開設農村商品配送的“雙向綠色通道”,降低成本,對從事農村商貿的國有企業(yè),國家應適當返還其納稅所得,以降低物流成本。只有企業(yè)參與了,市場這根神經才真正被調動起來,拉動農村消費市場才有好的基礎。從三個方面來降低農產品從田間到餐桌的物流成本。
|